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韩懿亭
城市灯火阑珊,人们对于“好房子”的向往却从未停歇。在楼市新规频出的当下,公众对于“好房子”的定义和追求愈发清晰而迫切。
然而,面对市场上动辄数百万的高端新房,普通购房者如何才能真正住上“好房子”?除了购买新房,是否还有更灵活、更经济的路径?记者走访多位购房者、业内人士及行业专家,听听他们怎么说。
购房者眼中的“好房子”:舒适、安全、可负担
在地产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王先生,对“好房子”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“在我眼中,抛开地段不谈,工程质量绝对是首要条件。”王先生曾亲眼目睹过因限价而品质下滑的楼盘,对此深有感触。他强调,如果房子交付后墙面漏水、楼板开裂,居住体验将大打折扣。
除了工程质量,王先生还看重居住的舒适性。“层高和采光都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。”他解释道,纽约的顶级豪宅之所以能成为豪宅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面无遮挡的极致采光。未来,国内的住宅产品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而对于70后的张先生来说,“好房子”则意味着住着舒服。他目前住在金水区的一个小区,房龄约15年,虽然品质不算差,但随着时间推移,隔音效果越来越差,让他萌生了换房的想法。在张先生看来,隔音效果好、户型通风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,这些都是“好房子”的必备条件。
张先生还提到,他心目中的“好房子”要有包容性,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家人的生活需求。“再过几年,我打算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,所以最好有个超大的露台,让他们种种花草,享受田园生活。”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意向购房者发现,市场上宣传的“好房子”多以新房为主,且大多“大且贵”,普通人群难以承受。对此,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,《规范》是对好房子建设的底线要求,建好房子并不等同于建“大房子”“贵房子”,而是要通过好的设计、施工、材料和服务,解决居住痛点,全面提升住房品质。
58同城国内业务总裁李子健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。他认为,好房子的关键在于舒适度。58安居客研究院通过平台监测,获取日照、噪音等关键数据,提出了评判好小区和好房源的维度,旨在为用户提供选择好房子的参考。
住上“好房子”的三大路径:买新、换旧、改造
那么,在“好房子”标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,普通居民该如何住上心仪的“好房子”呢?
郑州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,现在一些二手房买家在选房时更加理性,更关心外立面是否漏水、建筑质量如何,而非一味追求高端大气。他提醒购房者,“新房子”不一定是“好房子”。随着成本上涨,一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新房,其建设质量甚至比不上一些老房子。
林先生举例说,上世纪90年代和00年代的一些高层住宅,楼板厚度可以达到15厘米,超过现行标准;当时的隔墙大多采用红砖砌筑,承重性能远超现在常用的轻质砖。因此,一些位于稀缺地段、享有优质配套的老房子,在二手市场上仍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。
对于如何买到一套“好房子”,一位业内人士建议从选择开发商的角度入手。“以小步慢跑、精耕细作的开发节奏建出的‘好房子’概率更大。”她解释说,过去一些秉持高周转、高杠杆的地产企业,往往因为资金时间成本等原因,压缩工期、降低标准,导致其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“好房子”的预期。
此外,一位专家指出,实现公众住上“好房子”的愿望,并非只有“买新”一条路可走。他认为,获得“好房子”至少有三种路径:换旧、买新和改造。换旧,即购买存量市场上的二手房;买新,则是从开发商处购买一手房;改造,则是通过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改建,焕新居住环境。
“买二手房的好处在于所见即所得。一手房修得越来越靓,房屋结构和户型设计可以做到与时俱进,而在大城市和一些核心地段,改造改建的成本则远远低于前两者。”他分析道。
以郑州为例,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,许多老小区通过改造焕发了新的生机。墙面翻新、管线更换、增设电梯……一系列改造措施让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。居民们纷纷表示,虽然房子老了,但经过改造后,居住体验并不逊色于新房。
在郑州某老小区住了十多年的李阿姨感慨地说:“以前我们小区环境脏乱差,现在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。墙面干净整洁,管线也更换了新的,还增设了电梯,我们老年人上下楼方便多了。现在住在这里感觉非常舒心。”
综上所述,“好房子”并非遥不可及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通过置换二手房、购买新房或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改建等方式,都可以实现住上“好房子”的愿望。关键在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配资查询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